站長在選擇廣告聯盟的時候,經常會出現CPC,CPM等一些廣告形式,搞的一頭霧水,那么就讓筆者來普及一下廣告聯盟的知識吧。筆者在經過調查數十家廣告聯盟之后,發現國內的廣告聯盟無非是以下幾種形式:
CPC(Cost Per Click)
每點擊成本以每點擊一次計費。這樣的方法加上點擊率限制可以無限加強難度,而且是宣傳網站站點的最優方式。但是,此類方法就有不少經營廣告的網站覺得不公平,比如,雖 然瀏覽者沒有點擊,但是他已經看到了廣告,對于這些看到廣告卻沒有點擊的流量來說,網站成了白忙活。有很多網站不愿意做這樣的廣告,據說,是因為傳統媒體從來都沒有這 樣干過。
CPM(Cost Per Mille 或者 Cost Per Thousand;Cost Per Impressions)
每千人成本網上廣告收費,最科學的辦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廣告來收費。按訪問人次收費已經成為網絡廣告的慣例。CPM(千人成本)指的是廣告投放過程中,聽到或者看到 某廣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擔到多少廣告成本。傳統媒介多采用這種計價方式。在網上廣告,CPM取決于“印象”尺度,通常理解為一個人的眼睛在一段固定的時間內注視一個廣告的次 數。比如說一個廣告視頻播放的單價是1元/CPM的話,意味著每一千個人次看到(看完)這個廣告視頻的話就收入1元。
CPA(Cost Per Action)
CPA計價方式是指按廣告投放實際效果,即按回應的有效問卷或定單來計費,而不限廣告投放量。對于用戶行動有特別的定義,包括形成一次交易、獲得一個注冊用戶等。CPA的計 價方式對于網站而言有一定的風險,但若廣告投放成功,其收益也比CPM的計價方式要大得多。
CPS(Cost Per Sale)
按銷售支付方式。通過網站主網站上的廣告播放,訪問者到廣告指定的網站購買商品或服務,根據購買金額廣告主向網站主支付事先約定的費用。有效業績以真實購買為準,傭金費 用一般設定為XX%。
CPL(Cost Per Lead)
CPL和CPA可以看成同一類型的模式,其代表就是著名的亞洲交友聯盟和Google Adsense的火狐推介等產品。他們是按每注冊或每下載一個來計算傭金。然后CPL和CPA又是不同的, CPL要求用戶在注冊后具有一定的活躍程度,網站主才能收到廣告費用。
SP(Service Provider)
網站主通過訪問用戶拔打或發短信訂閱手機或互聯網業務,來獲取高額提成。SP廣告屬于CPA性質。
除了以上幾種廣告聯盟形式之外,還有CPR CPP等廣告聯盟形式,但在國內很少有這種形式的聯盟。站長在選擇廣告聯盟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,因為廣告聯盟直接關系到站長的 收益,加入聯盟之前一定要充分調查,以免浪費資源和精力,最后落個失敗的網賺經歷。選擇廣告聯盟的時候可以在網上搜索 聯盟名字+騙子 或者 聯盟名字+垃圾,如果負面新聞很多,趁早別做,另外筆者推薦大家到“聯盟啦 www.ice-asia-expo.com”上選擇廣告聯盟,上面有很多站長對各個聯盟的評價,方便大家選擇。
版權申明: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,如有侵權,請發郵件至web*lianmeng.la(請把*換成@),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,謝謝!
特別注意:本站所有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,本站所提供的圖片,代碼,設計作品,如需使用,請與原作者聯系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